Wednesday, September 26, 2012
一日之計:個人問題還是社會問題
孩子在商場吵鬧,大家好像覺得「𠵱家D細路真係難搞」、「家長而家又唔打得,打又話虐兒,真係好難教」。
看這些新聞,最令人覺得揪心的,是香港人面對正面或負面的消息時,就習慣把社會問題「割裂」,認為這是個別事件,個人問題。傳媒覺得家長們想找出問題所在,就找專家來應對,要不說是電視劇的情節過分着重吵罵,就是教育工作者為了爭取資源而說要學校增強「德育教育」,誇張一點,還可提倡要小學生在小一時期背誦《三字經》和《弟子規》,父母呼,應勿緩,父母命,行勿懶,父母教,須敬聽,父母責,須順承……也許增撥一些資源,給家燕媽媽和MC Jin活化《弟子規2011 Yeah 版》,就可以令孩子聽教聽話一點。
菲傭放假的時候,怎麼辦?
用理性去想,大家都明白,孩子出生的時候,人之初,性應本善。除非你上輩子或上上輩子作惡多端要派人來討債,又或是你信天主的話就是神對你的考驗,否則,孩子不會天生就會說髒話,在大庭廣眾鬧別扭。試從飲食角度,從「城市人類學」(urban-anthropology) 的角度,看看香港的家庭狀况發生什麼事?
比方說,有一次,在時代廣場的那個哈利波特展中,有一對父母帶着叫孩子擺pose,先勿論這種行為是不是有品味的親子活動,總之在香港各式各樣的布景前拍照,看來在香港父母間非常流行。父母二人拿着數碼相機,命孩子在布景面前模仿華麗明星賽式的pose 王,孩子們都不理睬。只要菲傭姐姐一出口,什麼問題都迎刃而解。對很多中產雙職而且有菲傭姐姐照顧幼兒的家長們,菲傭姐姐放假,是他們最大的煩惱。除了家頭細務沒人處理外,連小孩的日程,孩子的吃喝問題,原來生父生母都不及這位從菲律賓遠道而來的外人了解。在一些家長們很愛看的網路留言版內,其中一個問得最多的問題,就是當菲傭放假的時候,孩子不肯吃飯,不肯睡覺,怎麼辦?道聽塗說的解決方法,是打打鬧鬧有之,把薯片混進食物內叫孩子吃用有之,各適其適。這種親子關係,是合情合理的家庭關係嗎?
「我也不知道父母會做些什麼」
香港是一個已發展的經濟體系,很多家庭也是由雙職父母支撐家庭經濟。事實上,香港的工作時間愈來愈長,家庭成員花在廚房的時間愈來愈少。父母和子女之間的「絆」(日語,意解情感關係),失去了味覺的刺激。父母上班很忙,孩子都是祖父母、親人或菲傭姐姐帶。父母不會煮飯給孩子吃,有一個中產家長的孩子對我說過以下的話: 「其實我也不知道母親是做什麼的。教科書上說媽媽會煮飯,但在家中,煮飯的都是菲傭姐姐。」姐姐放假的時候怎麼辦? 「都是吃外面的。我也不知道父母會做些什麼。」賺錢養你呀。「是的。」孩子沒有再說話。孩子對父母的記憶,大多只是父母親對他的批評:為什麼你游水入不了校隊?為什麼你考不到全級第一?為什麼你默書沒有一百分?為什麼你那麼大意總是忘記寫等號最後數學考不到100 分?這些一切一切,孩子都記在心內。父母,對他而言,只是challenge(挑戰)他們的權力機器,而不是有情感聯繫的家人。
由香港人把廚房的主權交給菲傭開始,港孩問題就注定會出現。大家都希望在網上看到的,只是孩子的問題,是別人的問題。實際上,大家都知道那不是「個別」的狀況,究竟你和你的孩子,除了吩咐和要求,還有什麼情感的牽引,令孩子們覺得,這對父母是在愛他們?
(原文刊於 明報 觀點版 2011年7月)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