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說日本漫畫中有很多「熱血」情節,影響很多青少年(或是已成年的兒童)。
比方說,日前在香港大受歡迎的台灣電影導演來香港的電影院謝票。他的書常叫年輕人要熱血。在謝票的時候他說了一個故事。他說,他有一天在棒球場上,他跟自己說,如果他可以十三次把球打中,他的電影就會成功云云。
之後,他成功了,就說要感謝神,要保持熱血之類的。
在日本,熱血是一種性格。這種性格在漫畫中不可劃缺,但現實生活鮮會見到很熱血的人。因為,熱血的人,往往很容易被人取笑,如以熱血聞名於綜藝節目的網球教練松岡修造。在台灣,熱血就變成了市場賣點,把熱血變成了「做事情的方式」,從而令人家認為以小搏大,放下理智考量,放大自己堅信的「信念」,就叫「熱血」。
熱血漫畫是給「普通人」看的
在日本的熱血系漫畫,是開宗明義主打男性讀者的消費群。熱血漫畫的目標,是為完全沒有生活熱誠,沒有夢想,沒有希望的「普通人」幻想的出口。在研究大出版社集英社和《周刊少年Jump》的編輯們不諱言,他們對新作者會做出非常仔細的「溫馨提示」,對新作者提出清晰明確的「方向指引」,幾乎要所有連載作者,都需要把「熱血作品」的三個元素寫進漫畫內:努力、友情、勝利。簡言之,就是要強化一橋大學退休教授南博於《日本人論》中提出的日本人核心價值,乎合日本於戰後的社會構造改革(social re-engineering)的集體信仰:相信努力會改變人生,相信合作才可以令日本走出谷底,相信努力+合作=最終會令他們得到勝利。
所以,幾乎所有熱血或不熱血的漫畫,只要談及競爭的,都需要是相信努力和合作,才會得出頭天的。
忍者、籃球手、壽司師傅,也是一樣
比方說,在中港台及英語世界其中一部大熱作品《火影忍者~Naruto~》,主角鳴門渦卷(渦卷是一個天然現象,即是海中的「旋渦」,但也可以是白色底,粉紅色線,在平價拉麵上會看到的魚肉片)是一個被全忍村所指罵、遺棄的下級忍者。原因,是因為他的體內存有一頭擁有強大力量的怪獸。但後來因為他相信友情、相信努力,而且有一個又一個循循善誘,在體制內擁有或多或少的權力的當權者賞識,把技巧、自由和機會給他。鳴門隨著這樣的經驗,憑著自己的正能量和個人信念,努力不懈,最後成為拯救全個忍村的英雄。
也許你再看熱血漫畫《男兒當入樽》(Slam Dunk),類似的情節又會再出現。被視為笨蛋的紅髮壞學生櫻木花道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學生,為了追求心儀的女孩加入籃球部。本來由什麼都不會,經常犯規。最後得到大胖子安西教練的賞識,教他技法,悉心指導櫻木要學會跟隊友建立了信任,當中關係微妙而深厚。後來面對強敵山王工高的比賽,為了比賽勝利救球,櫻木救了一個死球,卻把腰骨撞向場邊的長檯,傷了腰骨也忍著劇痛把最後一球投進籃內,擊潰了強敵山王工高。最後櫻木卻要接受長久的物理治療,他心儀的女生也沒有因此而要跟他交往,但他最後也認為,這一切也是值得的。
就算是不熱血的飲食漫畫,也有類同的取向。寺澤大介的《將太的壽司》,大家記得是什麼嗎?將太是北海道一家小壽司店的長子,父親的店雖在北海道,歷史不算長久,但為了做好的壽司,全心全意全靈的打理一家小店。後來受到高中同學的大集團「笹壽司」的收購。將太的父親拒絕商業霸權,卻被供貨商拒絕供貨,「笹壽司」更派人去打擾將太家的壽司店。後來,將太在一場比賽中被他的師父賞識,一個人到東京的壽司店學藝。當中認識了很多好朋友,當中有「百目阿辰」之稱的天才少年揀魚王把他所知道的知識沒條件的傾囊相贈,原因因為「識英雄重英雄」。最後就成為了日本最強的壽司王。
成功?不外乎是伯樂的加持
以上三個例子,主角在幹一番事業,成為球場、壽司料理台或是忍村的英雄之前,都有一個相信他們,而他們又相信的有權力人士,於建制內幫他們一把,才可以令他們成功的。所以,熱血系漫畫中,所謂主角可以憑努力+友情=成功的程式,只不過是一種包裝。把主角的努力放大,把友情的價值提高,從而令人覺得人有能力改變社會,拯救世界。
你一路讀,發現主角一路走來,有貴人,有伯樂,往往跟主角自身有否努力,同樣重要。
什麼是熱血?沒有人曾經為「熱血」這兩字於日本流行文化產物中衍生的意義作權威性的定調,但肯定的是,熱血是一種市場上成功的包裝。
熱血,就是青春,就是將來會成功?就像有些在網上熱議政事的人,都在談什麼「熱血政治」。他們讀漫畫可能讀不少。熱血的人成功,不是因為他們衝動,不加思索,或是一股腦兒栽頭去做他們相信的事,而是……他們剛好在那個建構的世界的制度下,被作者和讀者挑選成為成功的人而已。
(原文刊於 CUP月刊 2012年1月號 Japan & Korea 專欄)
1 comment:
櫻木花道應該是高中生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