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August 30, 2013

知日賞味:從冷飯到駅弁的思考

從新聞看到Yahoo!決定把Blog收掉,才忘記自己原來也有這樣的一爿地方。




從冷飯到駅弁的思考

看著手邊的那一個從京都站買來的火車便當,其實我不是特別快樂。

不是這個火車便當啦。(另,圖為彭于晏和郭采潔)
是這種啦!






上一次從京都到東京,由於趕新幹線的關係,買了一個便當。很好吃,真的。但,我對冷掉的飯菜,其實先天沒有什麼好感。

在日本留學的時候,有同學會帶便當回學校。那時候我一廂情願的以為:這麼多同學會帶便當,那不是要很多微波爐嗎?就像現在,大學都為了應付那三三四學制和高考兩群的學生,大家都在擔心宿位不夠之餘,就連吃飯的位置也不夠。大學老師們的解決方法,竟然是說引進一些「波仔飯」之類的即食便當,之後給同學一些微波爐,就當成是問題的解決方法。

聽到這種處理問題的方法時,我終於都明白為什麼香港的大學會被留學生看不起。大學校園不能吸煙,喝酒好像是罪。就連吃飯,都只是裹腹。那還有什麼人生意義?

吃便當,在日本就變成了一種較勁,一種文化。怎麼說?在日本的大學時,如果女同學為男同學做便當,便會得到「好幸福」的羨慕眼光。即使你知道,你吃的東西都不會是熱的,而是冷掉的飯菜。但有了感情,就有了故事。有了故事,就有了愛。有了愛,什麼也行了。

同樣道理,在日本的「鐵路之旅」中,也是一樣。為了應付如狼似虎的各式各樣的廉價航空,不少鐵路公司都推出鐵路之旅。鐵路之旅,賣點不外乎是要快的可以坐新幹線,碳排放比較少,是環保的交通工具。要慢的,要看景色,也可以選鐵路之旅。看山看水,連同有歷史的車站、列車,也是鐵路之旅的賣點。

最被人提及的,當然是吃食。不少人認為「鐵路之旅」最有趣的,就是坐慢車,從而在不同的車站中找「駅弁」車站便當。火車便當的營業額,保守估計,年中也超過五億日元。

坐車,看風景,吃便當,變成了「鐵路之旅」的醍瑚味。結果,搞得羽田機場的國內航線,都要推出各式各樣的便當、甜品和羽田限定的手信來跟各式各樣的鐵路便當抗衡。

但再好吃的東西,別忘記,都只不過是冷掉的飯菜。所以,不少站頭都想盡辦法,製作所謂有特色的便當。便當是一樣很惱人的東西,打開的時候,要有色、香、味。佐料跟飯,要混放在一起嗎?味道就會混和。要分開放嗎?便當盒的設計就需要加倍用心,好等客人在打開的時候看到飯和菜拌在一起。用色呢?人工色料當然不可以加,但由於是旅行吃的便當,顏色的調配當然要令食客心花怒放才行。佐料和菜的款式要多,1000日元以上的便當,主菜以外,就至少要有十至十五種的副菜。那麼如何安放,才不會令不同的副菜的味道混和在一起?便當要有「當地的特色」嗎?那就自然而然要用上就要加入各地的名產。比方說,九州的栗子、鮎魚、土雞(Kashiwa)肉、雞肝、鯖魚;北海道的蟹、羊、牛乳製品、三文魚(連魚子)、烏賊,四國的牛肉、醬油、鯛魚、鰹魚、長太郎貝……都是特色名產。要如何入饌,成為有「地方特色」的便當,從而成本又可控制,成為可賺錢的商品?

魚介類入便當,冷掉後還好吃嗎?整條的魚看上去好像很豪華,但吃的時候會有骨,吃完就會剩下一條長骨在盒內,不好看。那需要以特別的調理方法,令魚頭到魚骨都可以吃用嗎?炸品又如何處理,方可以令客人覺得不油膩而又可以享受炸品的獨特口感?如果需要配合醬汁,醬汁包的設計該是如何?是即食麵的麻油的小包裝,抑或壽司醬油的魚型膠囊? 便當盒呢?包裝紙(日語叫「掛紙」)的設計若何?吃完便當後,垃圾會礙眼嗎? 副菜的顏色、味道、香氣、濕度,又可以如何配合呢?

要把吃冷飯變成文化,這些都是問題,都得要處理。


作者:三浦由紀


在《10億圓的鐵路便當奇蹟--44歲才定位!家庭主婦也能出頭天》一書中,作者三浦由紀江是一個都市傳說。她於20歲的時候結婚,出生。於1997年孩子成長後,覺得自己「再是這樣子生活下去人生會完結」,於是就每天坐腳踏車到上野站的小賣店中打工。

三浦看著自己的工作,覺得銷量好抑或不好,收的錢也是一樣這種生活模式非常乏味。於是,她把自己覺得好吃的便當放好一點的位置,跟買便當的客人說一句「要喝茶嗎」等的up-sales,令上野站的小賣店的營業額慢慢穩步上升。

2005年,三浦由一個普通的打工兼職,被招攬成為JR東日本的子公司「日本餐飲公司」的正社員,2007年的時候成為關東埼玉市大宮營業所的所長。她在大宮站開發了九種不同的、有「大宮」特色的便當。上任一年,就令公司的營業額大增5000萬日元(約500萬港元)。價格最高的便當,一個就要是1500日元。雖說150港元一個飯盒好像有點過份,但在日本而言,高級的幕之內便當就可以高達3000至5000日元。所以,在日本,1500日元的便當,不可以算是很昂貴的消費。但是,三浦小姐也堅持要做出比1500日元更超值的質素:「1500日元,已經是一家五口的一餐的食材費。只是普通地好吃的幕之內便當(高級便當),是不足夠的。」

三浦的公司,有8個正社員下屬,70個兼職,六間便當店。「我是中途加入公司的,所以對公司很多所謂常識,都沒有理會。」三浦在她的書中說。她仍會跟普通的兼職穿著同樣的制服,站在店面,看著客人的購買口味而獲得靈感。

她的成功之道,不外乎幾個大原則:銷售進貨首先要顧及客人多樣化的口味,同時生產線要配合成本控制。與其推出一種讓一百人都接受的便當,不如選擇「二十種分別能討好五個人的便當」。「因為如果我們同時提供二十款便當,且確定每款便當都能分別滿足五位顧客的話,就能滿足全部這一百人了。」

適時要推出新產品。因為,旅客要的是快樂,你給他們快樂,他們再來的時候會再光顧。比方說為了取悅最近流行的「歷女」(指喜歡閱讀消費歷史文本,包括小說、劇集、名勝遊等的年輕女性)族群,就推出了織田信長的「最後晚餐」便當。

搞這麼多東西,不外乎是一件事:便當是冷飯冷菜,給他一個故事,一切都好像變得不同。所以說,人總是簡單的動物,有了包裝,一切都好像好辦事。


(原文刊於 2012年7月號 CUP 月刊)


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