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記得嗎?2005年有人選特首的時候,公然在候選的時候向港台發出「個人意見」,認為港台是以公帑營運的電台,不應該播放賽馬及主辦十大中文金曲。他言論一出,行內人嘩然,指他的長官意志過大,粗暴干預香港電台自主云云。但民間反應呢?道德團體自然而然的出來摻一腿,指有商台播放賽馬對社會有害,以道德消毒液隱隱的溝淡該名特首候選人侵犯港台編輯自主的言論。
之後,我們看到什麼?港台識趣地停播賽馬,我有家人會聽港台賽馬轉播,原因是「我唔中意聽佢地(商業電台)D廣告」。之後,十大中文金曲呢?不斷的被削資源,有一年就全港歌手連同工作人員人人在數碼港食風,今年歌手就坐在茶樓等位的摺椅上,認識的某歌手對我說:「我們是看不到台上的。只是看到電視。」另一個歌手的工作人員說,他們是進不了會場的。他們都在會場外面食風。
更不要說那個小得可憐的舞台,連同連番不可原諒的錯誤:不論是有一天下午我聽電台的時候聽到方大同的英語歌上榜,最後急急忙忙的換另一首歌上榜;抑或是明明是A歌得獎,卻播放了B歌的音樂……這些,以前都不會發生的。更不要說賽果是不是公正:沒有發過唱片的人得進步獎,網上人人都說他在抄歌的樂隊得最佳原創組合。微博給力獎的得主上台後第一句說的話是「我其實沒有微博」……
當大家在Facebook不能自拔地討論賽果之際,另一堆愛韓族(或是愛腿族吧?)同時都在分享少女時代勞軍的畫面。在場所有男士兵,一方面壓抑自己要爆發的性慾望,一方面顧及自己在鏡頭面前的狀況和身份。
當下,一切的謎都解開了。當年為什麼殖民地政府要扶植本土的流行文化,要香港電台領導樂壇,齊步向前?因為梅艷芳、張國榮、羅文、譚詠麟這些人,就像現在韓國的「少女時代」一樣,向沉悶的大眾提供娛樂。流行文化之所以叫「軟實力」,因為流行文化有能力以迂迴的方法去提供穩定社會的關鍵。這些事情,這位特首,不會知道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