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anuary 19, 2012

一日之計:白與黑

「只有遊客才會曬太陽的,在曼谷。」泰國朋友N看著我在曼谷的泳池旁,在太陽下睡了一個半小時後說。


「如果我是你,我一定不會外出,一定不會在外面。我想我會留在酒店,留在有冷氣的地方,看看書,看看MTV。在泰國要受歡迎,是要皮膚白的。」N說,在泰國美少年的定義,是韓國明星。如Shinee、Big Bang、神話、東方神起那種皮膚白皙(並不介意是不是化妝出來,即時他們臉上的粉厚得每走一步都會留下一些粉,走過的路都會形成一條粉路)卻又有巨乳(胸肌)和腹肌的男明星。總之懶理你是古天樂的身材或身家,只要你有古天樂的膚色,你就是平凡人。因此,「這幾年,幾乎所有韓國明星都可以在泰國(正式一點說是曼谷了)引起一番熱潮。」N說。


對於皮膚的顏色,N極為敏感。他說所有的泰國男生,只要皮膚夠白,身材有點肉肉的,都不會影響他的市場價值。但是如果你的皮膚跟古天樂一樣的黑,即使身材火得像《逃》的那個主角拍劇的時候的模樣,走到夜店都不會得到什麼回報。


古天樂!對!古銅色的皮膚在香港,有另一套解讀。「第一代港女」,《穿Kenzo的女人》錢瑪莉在我出生之前一年說:「其實我去峇里島主要是想好好地鬆馳一下神經,我不打算遊什麼地方,只想躺在沙灘上盡情曬幾天,嬴得一身suntan回港迎接一九八零已經心滿意足。」錢小姐重遇她以前的一個辦公室助理下屬阿清時,說:「不見阿清一年多,發覺他的外表變得出奇地成熟,還有,他到底行了一個什麼運?那頭perm到好工整的鬈髮,身上那件白色LacosteT恤,手腕上那隻一看就知是價值不菲的名貴手錶,無名指上的鑽戒,還有渾身古銅色的皮膚,我可以擔保,做地盤工是絕對不可能曬到出來的,而是必須很有系統,很有計劃地長期臥在太陽下才可以獲得這樣的成績……」


那是一九八零年代,錢瑪莉筆下的,是一種香港式的神話。那時候她住的空中樓閣,所謂的成功,有一套外型標準的--有錢有品味會花錢已購物、衣著、去什麼餐廳開什麼車來泡妞的時代,古銅色的皮膚,而且是需要在太陽下長時期有系統有計劃地曬出來的膚色,是可以媲美鬈髮,LacosteT恤,名貴手錶和鑽戒。


這種膚色,是有閒階級的身份象徵。除了財富上的成就,「打理自己」,曬太陽、做facial、打Tennis等等,都是高級的表現。


「但是,在泰國,總之就是白。好看的男生,就一定要白。」N一而再再而三反覆的堅持。


古銅色和美白,有什麼意義?東京的涉谷、新宿,卻有很多太陽燈店,當牛郎的、男公關的、模特兒的、涉谷109店的店員,都趕著要把膚色晒得像朱古力色。這個風潮,涉谷109品牌的PR哥哥就跟我說:「因為他們是受美國東西岸的風氣影響。初時,涉谷的孩子們都是穿古著,扮美國的滑浪少年,金色的頭髮是因為長期在太陽下曝曬和滑浪時沾上海水,古銅色的皮膚也是長期跟陽光玩遊戲後跑出來的。但是你看日本,其實要去海邊生活也不是那麼容易。於是在涉谷,他們就染金頭髮,跑去晒太陽燈。」 日本一方面要黑,另一方面,2005年,日本學者Ashikari Mikiko就發表了一份論文,說「白」成為了日本人的身份象徵。原因從經濟起飛的八十年代直至現在,幾乎所有的化妝品品牌都在鼓勵日本女人需要美白。於2000年的時候,有說日本的(面部)美白化妝品工業,就值1600億日元。為了融入社會,為了成為一個「普通人」,日本女人都要美白。這個觀點,由六十年代的人類學家提出,他們認為,「人類的皮膚是一種分隔自我和別人,個人與世界的重要分隔。」


You are what you wear,這是人所相信的事。縱使這是一件絕不政治正確的事,但我們是香港人,只要在殖民地生活過,你就會深深明白,膚色是重要的。Your colour defines you, sad enough.

No comments: